招生热线:4001 888 119
学员登录
在线报名
证书查询
全国
清大东方
消防人才的摇篮
专注消防培训17年,消防培训行业领跑者。
首页
关于我们
培训项目
消防设施操作员培训
初级
中级(监控操作)
中级(检测维修保养)
查看更多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
社会单位员工
查看更多
消防员培训
基础班
技能提高班
快捷取证班
骨干班
注册消防工程师培训
全科班
基础班
高级班
VIP
消防专业学历教育
消防工程技术
学习中心
新闻中心
业绩展示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集团新闻
法律法规
行业新闻
消防科普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类型划分(消防设施操作员备考知识点)
1.按压力高低分类(1)室内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室内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又称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指无论有无火警系统经常能保证最不利点灭火设备处有足够高的水压,火灾时不需要再开启消防水泵加压。一般当室外有可能利用地势设置高位水池(例如在山岭上较高处设置消防水池)或设置区域集中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时,才具备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条件。(2)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指系统平时仅能保证消防水压而不能保证消防用水量,发生火灾时,通过启动消防水泵提供灭火用水量。独立的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一般均为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2.按用途分类(1)合用的消防给水系统合用的消防给水系统又分生产、生活和消防合用给水系统、生活和消防合用给水系统、生产和消防合用给水系统。当室内生活与生产用水对水质要求相近,消防用水量较小,室外给水系统的水压较高,管径较大,且利用室外管网直接供水的低层公共建筑和厂房可采用生产、生活和消防合用给水系统;对生活用水量较小,而消防用水量较大的低层工业与民用建筑,为节约投资,可采用生活和消防合用给水系统;对生产用水量很大,消防用水量较小,而且在消防用水时不会引起生产事故,生产设备检修时不会引起消防用水中断的低层厂房可采用生产和消防合用给水系统。由于生产和消防用水的水质和水压要求相差较大,一般很少采用生产和消防合用给水系统。(2)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对于高层建筑,为满足发生火灾立足于自救,保证充足的消防用水量和水压,该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应采用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对于单、多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如生产、生活、消防合并不经济或技术上不可能时,可采用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3.按系统的服务范围分类(1)独立的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独立的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指每幢建筑物独立设置水池、水泵和水箱的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该系统供水安全可靠,但投资较大,管理较分散。对于重要的高层建筑以及在地震区、人防要求较高的建筑宜采用此系统。(2)区域集中的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区域集中的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指数幢或数十幢建筑共用一个加压水泵房的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该系统便于集中管理,节省投资,但在地震区安全性较低。因此,对于有合理规划的建筑小区宜采用区域集中的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2019-08-26
69958
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的类型划分(消防设施操作员知识点)
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的分类,可按照水压或用途进行详细划分。1.按水压不同分类(1)室外低压消防给水系统室外低压消防给水系统,指系统管网内平时水压较低,一般只负担提供消防用水量,火场上水枪所需的压力,由消防车或其他移动式消防水泵加压产生。一般城镇和居住区多为这种系统。采用低压消防给水系统时,其管道内的供水压力应保证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处的水压不小于0.1MPa(从室外地面算起)。(2)室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室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指系统管网内平时水压不高,发生火灾时,临时启动泵站内的高压消防水泵,使管网内的供水压力达到高压消防给水管网的供水压力要求。一般在石油化工厂或甲、乙、丙类液体、可燃气体储罐区内多采用这种系统。(3)室外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室外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指无论有无火警,系统管网内经常保持足够的水压和消防用水量,火场上不需使用消防车或其他移动式消防水泵加压,直接从消火栓接出水带、水枪即可实施灭火。在有可能利用地势设置高地水池时,或设置集中高压消防水泵房,可采用室外高压消防给水系统。采用室外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时,其管道内的供水压力应能保证在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量达到最大用水量时,布置在保护范围内任何建筑物最高处水枪的充实水柱仍不小于10m。2.按用途不同分类(1)生产、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系统生产、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系统,指居民的生活用水、工厂企业的生产用水及城镇的消防用水统一由一个给水系统来提供。一般城镇都采用这种消防给水系统形式,因此,该系统应满足在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仍能供应全部的消防用水量。采用生活、生产、消防合用给水系统可以节省投资,且系统利用率高,特别是生活、生产用水量大而消防用水量相对较小时,这种系统更为适宜。但应该指出,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缺水现象严重,消防用水量难以满足,存在着消火栓数量不够、水压不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例如可视具体情况考虑设置一些必要的储存消防用水设施。(2)生产、消防合用给水系统在某些企事业单位内,可设置生产、消防共用一个给水系统,但要保证当生产用水量达到最大小时流量时,仍能保证全部的消防用水量,并且还应确保消防用水时不致引起生产事故、生产设备检修时不致引起消防用水的中断。生产用水与消防用水的水压要求往往相差很大,在消防用水时可能影响生产用水,或由于水压提高,生产用水量增大而影响消防用水量。因此,在工厂企业内较少采用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合并的给水系统,而较多采用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合并的给水系统,并辅以独立的生产给水系统。(3)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系统城镇和机关事业单位内广泛采用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合并的给水系统。这种系统形式可以保持管网内的水经常处于流动状态,水质不易变坏,而且在投资上也比较经济,并便于日常检查和保养,消防给水较安全可靠。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的给水系统,当生活用水达到最大小时流量时,仍应保证全部消防用水量。(4)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工业企业内生产和生活用水较小而消防用水量较大时,或生产用水可能被易燃、可燃液体污染时,以及易燃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区,常采用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独立消防给水系统只在灭火时才使用,投资较大,因此,往往建成临时高压给水系统。
2019-08-26
64506
防排烟系统的作用(消防设施操作员知识点)
大量火灾表明,烟气是导致建筑火灾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建筑物内设置防排烟系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火灾统计和试验表明,凡设有完善的防排烟设施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很少由于浓烟或高温作作用,使室内人员睁不开眼,透不过气的情况,对疏散方向、路线较为清楚,一般都能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二)为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当建筑物发生火灾处于熏烧阶段,房间充满烟雾、门窗处于紧闭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当消防人员进人火场时,由于浓烟和热气的作用,往往使消防人员睁不开眼,看不清火场情况,不能迅速而准确地确定起火点,大大影响了灭火战斗。但如果采取了防排烟设施,则就可避免以上现象,从而为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三)控制火势蔓延试验表明,设有完善防排烟设施的建筑,发生火灾时不但能排除大量烟气,还能排出一场火灾中70%—80%的热量,从而起到火势蔓延的作用。对于防排烟系统的设置场所,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等中对防排烟系统的设置场所分别作了具体规定,因此,系统设置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2019-08-26
7616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消防设施操作员知识点)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平时安装在建、构筑物内的火灾探测器长年累月地实时监测被警戒的现场或对象。当建、构筑物内某一被监视现场发生火灾时,火灾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产生的烟雾、高温、火焰及火灾特有的气体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立即传送到火灾报警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火警信号,经过与正常状态阈值或参数模型分析比较,若确认着火,则输出两回路信号:一路指令声光报警显示装置动作,显示火灾现场地址(楼层、房号等),记录下发生火灾的时间,同时启动警报装置发出音响报警,告诫火场现场人员投入灭火操作或从火灾现场疏散;另一路指令启动消防控制设备,自动联动启动断电控制装置、防排烟设施、防火卷帘、消防电梯、火灾应急照明、消火栓、自动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防止火灾蔓延、控制火势、及时扑救火灾。一旦火灾被扑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又回到正常监控状态。另外,为了防止系统失控或执行器中组件、阀门失灵而贻误救火时间,现场附近还设有手动报警按钮,用以手动报警以及控制执行器动作,以便及时扑灭火灾。
2019-08-26
71313
建筑防火、防烟分区定义及类型(消防设施操作员知识点)
一、建筑防火分区(一)建筑防火分区的定义所谓防火分区是指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二)划分防火分区的目的建筑防火分区是控制建筑物火灾的基本空间单元。当建筑物的某空间发生火灾,火势便会从门、窗、洞口,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向其他部位蔓延扩大,最后发展成为整座建筑的火灾。因此,在建筑物内划分防火分区的目的,就在于发生火灾时将火控制在局部范围内,阻止火势蔓延,以便于人员安全疏散,有利于消防扑救,减少火灾损失。(三)建筑防火分区的类型建筑防火分区分水平防火分区和垂直防火分区。1.水平防火分区所谓水平防火分区是指在同一个水平面(同层)内,采用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防火分隔物(如防火墙或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将该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为若干个防火区域、防火单元,阻止火灾在水平方向蔓延。2.垂直防火分区所谓垂直防火分区是指上、下层分别用一定耐火性能的楼板和窗间墙等构件进行分隔,防止火势沿着建筑物各种竖向通道向上部楼层蔓延。(四)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原则防火分区的划分应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以及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规模、室内容纳人员和可燃物的数量、消防扑救能力和力量配置、人员疏散难易程度及建设投资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既要从限制火势蔓延,减少损失方面考虑,又要顾及到平时使用管理,以节约投资。具体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对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都有明确规定。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原则是:1.分区的划分必须与使用功能的布置相统一;2.分区应保证安全疏散的正常和优先;3.分隔物应首先选用固定分隔物;4.越重要、越危险的区域防火分区面积越小;5.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要求增加一倍;当局部设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二、建筑防烟分区(一)防烟分区的定义防烟分区是指在建筑屋顶或顶棚、吊顶下采用具有挡烟功能的构配件分隔而成,且具有一定蓄烟的空间。(二)划分防烟分区的目的建筑物内应根据需要划分防烟分区,其目的是为了在火灾初期阶段将产生的烟气控制在一定区域内,并通过排烟设施将烟气迅速有组织地排出室外,防止烟气侵入疏散通道或蔓延到其他区域,以满足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的需要。(三)防烟分区划分构件防烟分区划分构件可采用:挡烟隔墙、挡烟梁(突出顶棚不小于50em)、挡烟垂壁(用不燃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em的固定或活动的挡烟设施)。(四)防烟分区的划分原则防烟分区划分遵循以下原则:1.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2.每个防烟分区所占据的建筑面积一般应控制在500m2以内,当建筑物顶棚高度在3m以上时允许适当扩大,但最大不超过1000m2;3.净空高度超过6m的房间,不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的面积等于防火分区的面积。
2019-08-26
68864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求(消防设施操作员知识点)
建筑总平面布局是建筑防火需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要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通常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生产经营规模、建筑高度、建筑体积及火灾危险性、所处的环境、地形、风向等因素等,合理确定其建筑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以消除或减少建筑物之间及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火灾危害。一、建筑选址(一)周围环境选择各类建筑在规划建设时,要考虑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工厂、仓库选址时,既要考虑本单位的安全,又要考虑邻近的企业和居民的安全。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必须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者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应当设置在合理的位置,符合防火防爆要求。(二)地势条件选择建筑选址时,还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自然地形、地势条件。甲、乙、丙类液体的仓库,宜布置低的地方,以免火灾对周围环境造成威胁。遇水产生可燃气体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的企业,严禁布置在可能被水淹没的地方。生产、贮存爆炸物品的企业,宜利用地形,选择多面环山,附近没有建筑的地方。(三)考虑主导风向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粉尘的车间、装置等,宜布置在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或侧风向。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选择通风良好的地点独立设置。易燃材料的露天堆场宜设置在天然水源充足的地方,并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四)划分功能区规模较大的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划分生产区、储存区(包括露天储存区)、生产辅助设施区、行政办公和生活福利区等。同一企业内,若有不同火灾危险的生产建筑,则应尽量将火灾危险性相同的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以利采取防火防爆措施,便于安全管理。易燃、易爆的工厂、仓库的生产区、储存区内不得修建办公楼、宿舍等民用建筑。二、防火间距(一)防火间距的含义防止着火建筑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且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称为防火间距。为了防止建筑物发生火灾后,因热辐射等作用向相邻建筑物之间相互蔓延,并为消防扑救创造条件,各类建(构)筑物、堆场、贮罐、电力设施等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二)防火间距的影响因素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较多、条件各异,从火灾蔓延角度看,主要有热辐射、热对流、风向与风速、外墙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其开口面积大小、室内堆放的可燃物种类及数量、相邻建筑物的高度、室内消防设施情况、消防扑救力量等。(三)防火间距的确定在综合考虑满足扑救火灾需要,防止火势向邻近建筑蔓延扩大以及节约用地等因素基础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等对各类建(构)筑物、堆场、贮罐、电力设施等之间的防火间距均作了具体规定。三、消防车道和消防扑救面(一)消防车道1.设置消防车道的目的设置消防车通道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发生火灾时,消防车能畅通无阻,迅速到达火场,及时扑灭火灾,减少火灾损失。2.消防车道的设置消防车道的设置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并满足灭火和抢险救援的需要。消防车道的具体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在地势较(二)消防扑救面(二)消防扑救面1.消防扑救面的含义消防扑救面是指登高消防车能靠近高层主体建筑,便于消防车作业和消防人员进入高层建筑进行救人和灭火的建筑立面。2.消防扑救面的设置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应设置消防扑救面,其具体设置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2019-08-26
58780
消防设施安装使用设置距离汇总,一篇满是数字的干货。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1.高位消防水箱外壁与建筑本体结构墙面或其他池壁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施工或装配的需要,无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0.7m;安装有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1.0m,且管道外壁与建筑本体墙面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宜小于0.6m,设有人孔的水箱顶,其顶面与其上面的建筑物本体板底的净空不应小于0.8m。2.进水管应在溢流水位以上接入,进水管口的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高度应等于进水管管径,但最小不应小于100mm,最大不应大于150mm。3.消防水泵吸水口的淹没深度应满足消防水泵在最低水位运行安全的要求,吸水管喇叭口在消防水池最低有效水位下的淹没深度应根据吸水管喇叭口的水流速度和水力条件确定,但不应小于600mm,当采用旋流防止器时,淹没深度不应小于200mm。4.墙壁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装高度距地面宜为0.70m;与墙面上的门、窗、孔、洞的净距离不应小于2.0m,且不应安装在玻璃幕墙下方;地下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装,应使进水口与井盖底面的距离不大于0.4m,且不应小于井盖的半径。5.市政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间距不应大于120m,市政消火栓距路边不宜小于0.5m,并不应大于2.0m,市政消火栓距建筑外墙或外墙边缘不宜小于5.0m。6.人防工程、地下工程等建筑应在出入口附近设置室外消火栓,且距出入口的距离不宜小于5m,并不宜大于40m。停车场的室外消火栓宜沿停车场周边设置,且与最近一排汽车的距离不宜小于7m,距加油站或油库不宜小于15m。7.室内消火栓栓口离地面的高度为1.1m。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应有标识,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5m,并应采取不被他用的措施。2.自喷系统报警阀组距室内地面高度宜为1.2m;两侧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5m;正面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1.2m;报警阀组凸出部位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m。3.消防气压给水设备安装位置、进水管及出水管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出水管上应设止回阀,安装时其四周应设检修通道,其宽度不宜小于0.7m,消防气压给水设备顶部至楼板或梁底的距离不宜小于0.6m。4.信号阀应安装在水流指示器前的管道上,与水流指示器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m。5.细水雾分区控制阀的安装高度宜为1.2m~1.6m,操作面与墙或其它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0.8m,并应满足操作要求。 气体灭火系统1.气体灭火系统手动与自动转换开关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楼)面1.5m。2.气体灭火系统中喷头的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m,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0.3m;喷头安装高度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宜大于4.5m,喷头安装高度不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7.5m。3.喷头宜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0.5m。4.同一规格的灭火剂储存容器,其高度差不宜超过20mm,同一规格的驱动气体储存容器,其高度差不宜超过10mm。5.选择阀操作手柄安装在操作面一侧,当安装高度超过1.7m时应采取便于操作的措施。 干粉灭火系统和泡沫灭火系统1.干粉系统在操作面一侧选择阀操作手柄,当高度超过1.7m时,要采取便于操作的措施。2.泡沫混合液立管上设置的控制阀,其安装高度一般在1.1~1.5m之间,并需要设置明显的启闭标志;当控制阀的安装高度大于1.8m时,需要设置操作平台或操作凳。3.泡沫灭火系统消防泵的出液管上设置的带控制阀的回流管,需符合设计要求,控制阀的安装高度一般在0.6~1.2m之间。4.全淹没干粉灭火系统泄压口高度大于防护区净高的2/3。 灭火器1.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2.嵌墙式灭火器箱,按照手提式灭火器顶部与地面≤1.50m,底部与地面距离≥0.08m。3.挂钩、托架的安装高度满足手提式灭火器顶部与地面距离不大于1.5m,底部与地面距离不小于0.08m的要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消防控制室内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1m。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4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通道。2.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主显示屏高度宜为1.5m~1.8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3.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点型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1/2。4.点型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5.点型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6.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5%时,每个被隔开的部分应至少安装一只点型探测器。7.点型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探测器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8.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当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高度宜为1.3m~1.5m,且应有明显的标志。9.区域显示器应设置在出入口等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当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高度宜为1.3m~1.5m。10.当火灾警报器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底边距地面高度应大于2.2m。11.壁挂扬声器的底边距地面高度应大于2.2m。12.消防专用电话插孔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m~1.5m。 防排烟系统1.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可开启外窗应在距地面高度为1.3m~1.5m的位置设置手动开启装置。2.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当确有困难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且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3.自然排烟窗(口)应设置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自然排烟窗(口)宜分散均匀布置,且每组的长度不宜大于3.0m;设置在防火墙两侧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4.活动挡烟垂壁与建筑结构(柱或墙)面的缝隙不应大于60mm,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挡烟垂帘组成的连续性挡烟垂壁,各块之间不应有缝隙,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活动挡烟垂壁的手动操作按钮应固定安装在距楼地面1.3m~1.5m之间便于操作、明显可见处。5.风机外壳至墙壁或其他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600mm。
2019-08-20
63991
建筑火灾蔓延的途径(消防设施操作员知识点)
研究火灾蔓延途径是设置防火分隔的依据。综合建筑火灾实际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火从起火房间向外蔓延的途径,主要有以下方面:1.火灾在水平方向的蔓延 烟火从起火房间的门窜出后,首先进入室内走廊,如果与起火房间依次相邻房间内的门没关闭,就会进入这些房间,将室内物品烤燃。如果这些房间的门没开启,则烟火要待房间的门被烧穿以后才能进入。即使在走道和楼梯间没有任何可燃物的情况下,高温热对流仍可从一个房间经过走道传到另一房间。造成火灾沿水平方向蔓延扩大的主要途径和原因包括:(1)未设防火分区 对于主体为耐火结构的建筑来说,造成水平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建筑物内未设水平防火分区,没有防火墙及相应的防火门等形成控制火灾的区域。(2)洞口分隔不完善 对于耐火建筑来说,火灾水平蔓延的另一途径是洞口处的分隔处理不完善。如户门为可燃的木质门,火灾时被烧穿;普通防火卷帘无水幕保护,导致卷帘失去隔火作用;管道穿孔处未用不燃材料密封等,都能使火灾从一侧向另一侧蔓延。(3)火灾在吊顶内部空间蔓延 有不少装设吊顶的建筑,房间与房间、房间与走廊之间的分隔墙只做到吊顶底部,吊顶上部仍为连通空间,一旦起火极易在吊顶内部蔓延,且难以及时发现,导致灾情扩大。就是没有设吊顶,隔墙如不砌到结构底部,留有孔洞或连通空间,也会成为火灾蔓延和烟气扩散的途径。(4)火灾通过可燃的隔墙、吊顶、地毯等蔓延 可燃构件与装饰物在火灾时直接成为火灾荷载,由于它们的燃烧因而导致火灾扩大。2.火灾通过竖井蔓延 建筑物内部有大量的电梯、楼梯、设备等竖井,这些竖井往往贯穿整个建筑,若未作周密完善的防火分隔,一旦发生火灾,烟火就可以通过竖井垂直方向蔓延到建筑的其他楼层。(1)火灾通过楼梯间蔓延 建筑的楼梯间,若未按防火、防烟要求进行分隔处理,则在火灾时犹如烟囱一般,烟火很快会由此向上蔓延。(2)火灾通过电梯井蔓延 电梯间未设防烟前室及防火门分隔,在其井道形成一座座竖向“烟囱”,发生火灾时则会抽拔烟火,导致火灾沿电梯井迅速向上蔓延。(3)火灾通过其他竖井蔓延 建筑中的通风竖井、管道井、电缆井、垃圾井也是建筑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此外,垃圾道内存在很多可燃物,是容易着火的部位,也是火势蔓延的主要通道。3.火灾由窗口向上层蔓延 在现代建筑中,从起火房间窗口喷出的烟气和火焰,往往会沿窗间墙及上层窗口向上蹿越,烧毁上层窗户,引燃房间内的可燃物,使火灾蔓延到上部楼层。若建筑物采用带形窗,火灾房间喷出的火焰被吸附在建筑物表面,有时甚至会卷入上层窗户内部。4.火灾通过空调系统管道蔓延 建筑空调系统未按规定设防火阀、采用可燃材料风管或采用可燃材料做保温层都容易造成火灾蔓延。 通风管道蔓延火灾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通风管道本身起火并向连通的空间(房间、吊顶、内部、机房等)蔓延;二是通风管道把起火房间的烟火送到其他空间,使在远离火场的其他空间再喷吐出来,造成大量人员因烟气中毒而死亡。因此,在通风管道穿通防火分区处,一定要设置具有自动关闭功能的防火阀门。可见,在建筑内搞好防火分隔,对于阻止火势蔓延和保证人员安全,减少火灾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9-08-15
81780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知识点)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指当材料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或)化学变化。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依据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材料表面的着火性和火焰传播性、发烟、炭化、失重以及毒性生成物的产生等特性来衡量,它是评价材料防火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根据材料燃烧火焰传播速率、材料燃烧热释放速率、材料燃烧热释放量、材料燃烧烟气浓度、材料燃烧烟气毒性等材料的燃烧特性参数,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06,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A1、A2、B、C、D、E、F七个级别。1.A1级材料A1级材料是指对包括充分发展火灾在内的所有火灾阶段都不会作出贡献。如无机矿物材料等。2.A2级材料A2级材料是指在充分发展火灾条件下,它对火灾荷载和火势增长不会产生明显增加,如金属材料等。3.B级材料B级材料是指在受到单一燃烧物的热攻击下,产生少量的横向火焰蔓延,其本身单独不会导致轰燃。如用有机物填充的混凝土和水泥刨花板等。4.C级材料C级材料是指在单体燃烧试验火源的热轰击下试样产生有限的横向火焰传播。5.D级材料D级材料是指在较长时间内能阻挡小火焰轰击而无明显火焰传播的制品。此外,它还能承受单体燃烧试验火源的热轰击,伴随产生足够滞后且有限的热释放量。6.E级材料E级材料是指短时间内能阻挡小火焰轰击而无明显火焰传播的材料。7.F级材料F级材料是指未作燃烧性能试验的材料和不符合A1、A2、B、C、D、E级的材料。如各类天然木材、木制人造板、竹材、纸制装饰板等。
2019-08-15
70679
建筑材料的分类(消防设施操作员知识点)
建筑材料是指单—物质或若干物质均匀散布的混合物。建筑材料因其组分各异,用途不一,其种类繁多。(一)按材料的化学构成分类建筑材料按材料的化学构成不同,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1.无机材料无机材料包括混凝土与胶凝材料类、砖、天然石材与人造石材类、建筑陶瓷与建筑玻璃类、石膏制品类、无机涂料类、建筑金属及五金类等。无机材料一般都是不燃性材料。2.有机材料有机材料包括建筑木材类、建筑塑料类、有机涂料类、装修性材料类、功能性材料类等。有机材料的特点是质量轻,隔热性好,耐热应力作用,不易发生裂缝和爆裂等,热稳定性比无机材料差,且一般都具有可燃性。3.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结合起来的材料,如复合板材等。复合材料一般都含有一定的可燃成分。(二)按在建筑中的主要用途分类建筑材料按在建筑中的主要用途不同,分为结构材料、构造材料、防水材料、地面材料、装修材料、绝热材料、吸声材料、卫生工程材料、防火等其他特殊材料。
2019-08-15
69035
过载—电器火灾的不得不说的事。
聚福缘宾馆的火情据说就是源自线路的老化与过载,发热,引燃了可燃物,导致惨剧出现。那过载到底是什么那? 理论上说,过载是指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在运行中超过安全载流量或额定值。过载使导体中的电能转变成热能,当导体和绝缘物局部过热,达到一定温度时,就会引起火灾。 造成过载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3种:(1)设计、安装时选型不正确,使电气设备的额定容量小于实际负载容量。(2)设备或导线随意装接,增加负荷,造成超载运行。(3)检修、维护不及时,使设备或导线长期处于带病运行状态。防止过载的5大措施:(1)低压配电装置不能超负荷运行,其电压、电流指示值应在正常范围。(2)正确选用和安装过载保护装置。(3)电开关和插座应选用合格产品,并不能超负荷使用。(4)正确选用不同规格的电线电缆,要根据使用负荷正确选择导线的截面。(5)对于需用电动机的场合,要正确选型,避免“小马拉大车”导致过载。
2019-08-14
64949
消防设施操作员必须了解的那些直流电公式
电器类火灾是一种发生概率非常高的的火灾,所以在教材中关于电的公式比较多,小编今天就帮您把直流电部分的公式汇总下。一、电流I=Q/t式中:I——电流强度,单位为安培(A)、Q——电量,单位为库仑(C)、t——时间,单位为秒(s)。二、电压UAB=WAB/q三、电位Uab=Ua—Ub四、电动势E=WAB/q五、电能Wt=Ua=UIt六、电功率P=W/t七、欧姆定律(1)一段电路的欧姆定律 UAB=IR(2)全电路欧姆定律 I=E/(R+r)
2019-08-14
68662
<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查询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就业网
中国人事考试网
中国消防协会
中国消防科普网
安全管理网
中国国家应急广播
社会消防技术服务信息系统
中国消防救援网
全国
北京
北京市
通州
安徽
合肥市
芜湖市
阜阳市
池州市
蚌埠市
宣城市
六安市
滁州市
安庆市
淮南市
宿州市
铜陵
重庆
重庆市
福建
福州市
泉州市
三明市
漳州市
厦门市
广东
广州市
汕头市
佛山市
深圳市
惠州市
云浮
广西
南宁市
柳州
贵州
贵阳市
黔东南州
遵义市
黔南州
甘肃
甘肃
湖北
武汉市
黄石市
宜昌市
荆门市
咸宁市
襄阳市
仙桃市
河南
郑州市
平顶山市
焦作市
河北
石家庄市
唐山市
黑龙江
哈尔滨市
海南
海口市
湖南
长沙市
常德市
岳阳市
衡阳市
怀化市
江西
南昌市
九江市
赣州市
宜春市
吉林
延吉市
长春市
通化市
四平市
江苏
南京市
常州市
南通市
宿迁市
徐州市
苏州市
无锡市
扬州市
淮安市
连云港市
泰州市
镇江市
盐城市
常熟市
辽宁
大连市
抚顺市
沈阳市
鞍山市
锦州市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包头市
宁夏
银川市
青海
西宁市
山西
晋中
临汾市
长治市
太原
上海
上海市
山东
济南市
泰安市
临沂市
潍坊市
日照市
烟台市
威海市
济宁市
淄博市
东营市
青岛市
滨州市
聊城市
德州市
菏泽
四川
成都市
绵阳市
南充市
陕西
西安市
榆林市
汉中市
宝鸡市
渭南市
咸阳市
天津
天津(华苑)
天津(经开区)
新疆
乌鲁木齐市
克拉玛依市
伊宁市
云南
昆明市
浙江
杭州市
宁波市
嘉兴市
湖州市
温州市
台州市
衢州市
金华市
舟山市
义乌市
欢迎来到清大东方消防学校
离您最近的校区:
北京
通州
北京
安徽
阜阳
芜湖
合肥
铜陵
宿州
淮南
安庆
滁州
六安
宣城
蚌埠
池州
重庆
重庆
福建
漳州
三明
泉州
厦门
福州
广东
惠州
深圳
佛山
汕头
广州
云浮
广西
柳州
南宁
贵州
贵阳
黔南州
黔东南州
遵义
甘肃
甘肃
湖北
仙桃
襄阳
咸宁
荆门
宜昌
黄石
武汉
河南
平顶山
郑州
焦作
河北
唐山
石家庄
黑龙江
哈尔滨
海南
海口
湖南
怀化
衡阳
岳阳
常德
长沙
江西
宜春
赣州
九江
南昌
吉林
四平
通化
长春
延吉
江苏
常熟
徐州
宿迁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镇江
泰州
扬州
无锡
苏州
南通
常州
南京
辽宁
鞍山
锦州
沈阳
抚顺
大连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包头
宁夏
银川
青海
西宁
山西
太原
长治
临汾
晋中
上海
上海
山东
德州
菏泽
聊城
滨州
青岛
东营
淄博
济宁
威海
烟台
日照
潍坊
临沂
泰安
济南
四川
南充
绵阳
成都
陕西
西安
宝鸡
汉中
榆林
咸阳
渭南
天津
天津(经开区)
天津(华苑)
新疆
伊宁
克拉玛依
乌鲁木齐
云南
昆明
浙江
义乌
舟山
金华
衢州
台州
温州
湖州
嘉兴
宁波
杭州
在线留言
请正确填写以下信息内容,清大东方教育顾问将在两个工作日内回复您
在线留言提交
客服
公众号
小程序
电话
4001-888-119
全国
培训项目
消防设施操作员培训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注册消防工程师培训
消防员培训
消防专业学历教育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