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热线:4001 888 119

全国

清大东方消防人才的摇篮

专注消防培训17年,消防培训行业领跑者。
清大东方服务号
    新闻中心
    警惕这五种冒充消防人员进行行骗的手段
    近日,市消防支队接到社会单位反映称,有不法分子假冒消防支队政委,向社会企事业单位打电话强行推销消防书籍、消防器材,宣称只要购买消防书籍或缴纳一定的费用,即可通过消防审核,否则就来检查、罚款,直至关门停业,威逼社会单位和企业业主将款项直接打入银行账户上,实施诈骗活动。 消防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利用消防行骗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而骗子的欺诈方式更是层出不穷,许多不法分子挖空心思,精心设计了许多新骗局。由于一些业主不懂消防法律法规,加之办证心切,很容易上当受骗。不法分子的所作所为,严重损害了消防部队的威信和形象。 为此,金华市消防支队整理了五种冒充消防人员实施诈骗的常用手段。 手段一:一些不法分子出版,盗版了各类消防书籍、图册和音像制品等,他们物色联络员派驻到全国各地,以诈骗手段高价推销这些劣质产品。 手段二:不法分子去书店买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规书籍,学习有关消防的一些专业术语,并制作可信度强、仿真度高的假证件、假文件冒充执法人员,对单位或场所强行检查,然后以场所消防器材配备不足或需要更换为由,推销不合格消防产品,或以消防检查不合格为由进行“高额罚款”。如果单位提出疑义,他们还会就“罚款”金额讨价还价。一旦收取罚款后,就逃之夭夭。 手段三:传真至单位带有消防部门公章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全市范围内的企业单位进行新的消防安全条例培训,并将培训费存入私人银行帐号。 手段四:打着“消防安全防火”等旗号,到处征收“押金”,并声称只要在一定时段内部发生任何消防安全事故就能全额退款。 手段五:打着防火中心、消防宣传中心等旗号,主动联系市区单位,免费讲授消防知识,当讲座结束后,他们会拿出一些灭火器、防烟面具、救生绳等消防器材,进行推销。这些消防器材中有些属于假冒伪劣产品,有些虽是正规产品,但与市场价格相比就非同寻常了。 消防部门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及企事业单位,消防部门监督执法时会穿戴制式警服,随身携带相关证件,消防工作人员不允许为社会单位指定或变相指定购买消防产品,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也不会在检查或培训的时候推销消防器材、书籍等,更不会在现场检查时收取罚款。消防支队领导更不会以任何名义外包或指定工程,更不会电话要求购买任何消防产品。 如遇到上述类似手段,企业及个人一定要提高警惕,仔细鉴别当事人的身份真假,查验好有关证件,并及时拨打110报警或致电消防部门“96119”求证,如果证实为消防诈骗行为,应收集好相关证据,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配合公安机关迅速破案。
    2017-08-24
    37752
    判断烟气和火光位置 正确选择逃生方法
    火灾发生后,如果懂得基本的社会消防安全知识,正确选择合理的逃生方法,完全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全个人及家庭的生命财产安全。 知道发生火灾,听到呼救声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先去开门。可这个时候能开门吗?消防队员介绍称,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要到门口用手背轻轻地触摸一下铁门把,感知它的温度。如果门把很烫,这时千万不要开门;如果温度正常,可以慢慢打开房门。开门的时候,人要躲在门后慢慢开启,然后观察外面的情况,初步判断下烟雾和火光的大概位置,以便选择合理的逃生路线。 火灾发生后,燃烧区域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如果起火点离自己所处位置较远,当我们需要穿过浓烟逃生时,应该先将衣物或棉被浸湿,用它们来保护头部和身体,同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一般情况下,毛巾对折八层效果最佳,烟雾消除率可达60%。此外,由于烟气比空气轻,因此火场逃生时,应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靠着墙边弯腰低姿前行。“特别提醒的是,在火灾现场,千万不能乘坐普通电梯进行逃生。”因为在救援时,消防队员通常会切掉电源。如果因为断电,人员被困在电梯内,电梯产生烟囱效应,聚集大量烟气,人员生命安全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如果起火点就在自己所处位置附近,而大火已经封门,无法从疏散通道逃生。这时要紧闭迎火面的门窗,用浸湿的毛巾、衣物等堵塞门缝,尽可能地阻止烟气进入室内,如果现场环境无法转移到其他楼层,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阳台或窗台等待待援,在白天可以晃动鲜艳衣物,或者通过大声呼叫,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如果是晚上,则要借助手电筒、手机等可以发出光亮的物品,尽快让救援人员发现自己。
    2017-08-24
    46791
    用衣服打结做逃生绳“靠谱”吗?
    网上有人说,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衣服打结进行逃生,这招到底靠谱吗?消防队员找来了生活中最常穿到的衣服,有上衣,还有裤子。消防队员先将衣服和裤子打结成逃生绳,一头系在钢架上,模拟火灾发生时,用衣服打结成的逃生绳绑在窗户或者暖气管上进行自救的情况。  参与实验的消防队员体重在120斤左右,实验开始后,一名消防队员刚抓住衣服,试图攀附在“逃生绳”上,就听到“吱”的一声,衣服被撕开了。 “因为衣服是有接缝的,接缝都是用线缝制的,这个部位非常的薄弱,所以大家不要用衣服来结绳自救。”消防队员介绍说。 既然衣服不安全,那么在危机时刻我们应该怎样自救呢?接下来消防队员进行了第二个实验,用床单打结成逃生绳。 据了解,消防部门在救援时,一般用的是救援绳,而用床单打结与救援绳相似,最常用的就是“双平结”。具体怎么打,看步骤:第一步,分别在两条床单上系一个半结,注意节约床单长度;第二步,将两个半结打在一起,结成一个死扣,拉紧即可。 消防队员表示,这样给床单打结,不但能最大程度节约床单的长度,而且打成的结不容易打滑,不会轻易松掉。在逃生时,确保绳结结实不松即可。除了床单之前要打好结外,还要在床单逃生绳上,每隔一小段打一个小结,为了方便逃生。
    2017-08-24
    46050
    家电使用“十忌”
    夏天快到了,气温升高,家用电器使用频繁,如使用不当,轻则导致家电损坏,严重的还会引发火灾及人员伤亡。清大东方消防学校提醒大家:家用电器的安全使用有“十忌”,应多加防范。 (1)忌使用没有安装电度表的家用电器,致使用电无数,浪费电; (2)忌使用未安保险的家用电器,以防止因漏电短路,超负荷造成火灾等严重事故; (3)忌使用电源线接头处有金属丝裸露在外的家用电器,以免裸露的电源线和电器用具的金属外壳相碰; (4)忌使用未接地的带有地线的电器,一定要把地线接地后才可使用; (5)忌用湿布湿手去揩擦或接触开关及其他的电器用具; (6)忌先把家用电器开关打开后再插上电源插头。如使用电视机、收音机、电冰箱、电风扇、电熨斗等电器用具时,应先插上插头接通电源,然后打开电器用具上的开关;不用时,则应先关好电器用具上的开关然后才拔出电源插头; (7)忌在同一个插座上同时使用多种耗电量大的电器用具,以防电线过热起火; (8)忌让儿童玩弄电器用具;不懂电工基本知识的人,也忌随便拆装电器,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9)忌乱拉乱接电线,以免损破绝缘层,发生漏电事故; (10)忌用水或清水灭火器来扑救电气火灾,发生电器线路起火要迅速将电源闸刀或开关拉开,切断电源,当带电电线落在身旁时,应单脚或双脚同时跳离危险区,以防止跑步时产生“跨步电压”而发生触电事故。 最后,清大东方消防学校提醒大家,在选购家用电器时,要到正规商家购买合格产品,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和保养,对已破损的电源线要及时更换,更不要将易燃品堆放在电器旁,以防引发火灾。
    2017-08-24
    40853
    加强杨柳絮问题监管 避免发生意外影响社会消防安全
    近期,由于柳絮杨絮导致的火灾现象不断发生。柳絮属于易燃物质,根据实验数据显示,柳絮遇到明火,可以在2秒内迅速燃烧。倘若一些没有行为能力的小孩学习大人点火以及大人乱扔烟蒂现象,杨柳絮极易被引燃成为火灾导火索。因此,我们要加强杨柳絮的监管问题,从而避免火灾的发生。 杨柳絮火灾特点 1、引燃因素多,防控难度大。杨柳絮火灾引燃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儿童玩火引起。儿童好奇心强,对纷飞而下的杨柳絮充满好奇心,常常去点燃积聚成堆的杨柳絮,导致火灾发生。第二,乱扔烟头引起。未熄灭的烟头,扔进杨柳絮堆积层中,遇火立刻燃烧,然而扔烟头的人离开后,并不能及时防控,导致火势蔓延扩大。2、蔓延速度快。杨柳絮四处飘落、无孔不入,不论是草垛边、民房周围,还是沟渠中、大棚上,到处都被杨柳絮覆盖成一片,因此,如不及时控制,极易引燃草垛、民房、草坪、大棚等物品,形成较大的火势。3、灭火难度大。杨柳絮火灾多发生在农村,由于地域较偏,道路交通状况较差,消防中队的大型消防车无法进入,有时甚至需要徒步携带装备进入,增加了扑救火灾的难度。 给您提个醒1、杨柳絮大规模飘落的季节,居民社区要要组织人员及时对街道、小区内的杨柳絮进行清扫,以免留下火灾隐患。相关部门可加大路面洒水的力度,并及时清除飘落在地面上的杨柳絮。2、杨柳絮具有易燃、燃烧速度快、危险性大等特点,请广大市民不要随意点燃杨柳絮,不要将柴垛、树枝等易燃物放在建筑物周围,对于附着在易燃物上的杨柳絮,可采取先用水泼、清扫掩埋的方式进行及时清理,避免一处发生火灾导致“火烧连营”的局面。3、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教育,严禁他们随意点燃杨柳絮,防止因杨柳絮引发火灾而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4、请广大市民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室外不要乱扔烟头,平时应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技能。5、对于木制加工厂、加油站等单位更要严加防范,加强防控,勤打扫、配纱窗,防止杨柳絮诱发火灾。如一旦发现火情,请您及时拨打119报警,避免重大火灾事故发生。
    2017-08-24
    42197
    隧道发生火灾该怎么逃生?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公路隧道越来越长,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绿色通道”,但你们知道吗,据相关数据显示,隧道内火灾现场出事者大多是被烟雾熏死,如不巧遇到隧道火灾,如何为自己求得更多生存机会? 1、开车掉头,错!弃车逃生,对!在隧道火灾事故中,很多私家车主选择调转车头,逆向驶出隧道。消防部门提示,这种自救方法并不可取,逆向驶出隧道很可能造成混乱,引发事故。如果是位置靠前的车辆,可以继续往前,加速驶离隧道。位置靠后的车辆,驾驶员应该果断下车,弃车逃生。隧道里有明显的逃生标志,司机可根据逃生箭头的指示,往安全地带撤离,越是危急时刻,越是不能慌张。最佳的逃生路线是沿着隧道内侧跑,哪怕是浓烟弥漫,也能看到内侧墙壁上的防火门,这些门都没有上锁,只要推开门,就能进入安全通道或逆向的隧道。 2、发生火灾可推开防火门一般来说,隧道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防火门,门上方有“安全通道”的标志,这些门里藏着可以逃生的通道。据了解,隧道中间的通道被称为“中导洞”,两头都可以走到地面上,但洞口有绿化带遮挡,平时不容易发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弃车逃生时,不要把门关死,最好把钥匙留在车内。如果救援人员需要把车挪走,可以立即启动车辆,既方便救火,又可以保护这些车辆免遭火灾损失。 3、如开车遇到前方隧道内发生火灾应及时撤离车辆,在车身后放置警示标志,然后朝着火势、烟雾流相反的方向逃离。 4、若被困在车厢内,可迅速果断地用车内消防锤、高跟鞋等一类的尖利物体敲碎车窗,逃离着火体。 5、逃生时,用手巾或衣物(用水沾湿更好)捂住口鼻,借以滤烟防毒,最好弯下腰走,因为着火时,扩散在隧道里的烟雾和毒气最初是不平均分布的,顶部较浓,下部较稀,而且温度分布也是上高下低;不要高声喊叫,否则会吸入较多的烟雾和有毒气体。 6、若火灾发生在地铁隧道内,要牢记往上风口跑,就是逆着风跑。由于隧道内形成了一个天然“卧”着的通风烟囱,里面本来就有空气流动,再加上火灾后地铁会启动紧急程序,在出事列车一端迅速喷出气流,而另一端则猛吸烟雾,出现强烈空气对流,毒烟雾将涌向下风口。
    2017-08-24
    43226
    5大提示助力防范家庭火灾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引发火灾。在家庭火灾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火灾发生的一个最主要因素。在此,清大东方消防学校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们,应注意防范家庭火灾。 一,长时间给手机、平板电脑等充电。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耗电量高,待机时间短,许多人为求省事会长时间给电子产品充电,或者一边充电一边玩耍,这样的习惯会降低电池的自我保护功能,容易引发火灾。 二,插线板长期不拔不清理。很多家庭都存在这样的习惯,插线板上不仅连接很多大功率电器,而且长期不拔掉电源,更很少去清理,长此以往,会在插头两极和插孔间积累很多灰尘和毛发,很容易因为负荷过大,引起火灾。 三,不关炉灶做其他事。很多市民在做饭的时候因为烹煮时间长会去客厅看电视、聊天,或者临时“煲起电话粥”,忘记厨房里的燃气还开着,导致锅被烧干引发火灾。 四,打火机当玩具。很多家长为了哄小孩,拿打火机当玩具,利用打火机的火焰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小孩子“复制”家长的行为,为自己和家庭安全带来隐患。 五,在楼道堆放杂物。很多居民为了节约,有收集家里用过的废纸箱、旧报纸和塑料瓶的习惯,这些废品放在家里占用空间,于是有居民就把公共楼道当成了自家的“仓库”。由于这些杂物基本属于易燃物品,很可能因一个烟头而引发火灾。
    2017-08-24
    45433
    消防科普:用湿毛巾捂口鼻有用吗?
    起火后逃生要注意什么事项?如今,我们知道的是:用湿毛巾捂口鼻、下楼时弯腰摸行、站在窗口示警呼救……最近几天,尤其是伦敦和杭州高楼大火之后,朋友圈热传的一则视频,引起大家热议。视频中一位台北的蔡姓消防人员说:湿毛巾捂口鼻,死定了!此外,在他的讲演中,“死定了”的情况还包括另外两种:转身往楼上跑和躲在卫生间。显然,这与市民在生活中接受到的逃生经验,有很大出入。真的是这样吗?昨天,记者采访了消防部门有丰富救援经验及理论知识的一线指挥员和防火参谋,为您一一解答。湿毛巾有用吗?答:初期有用,猛烈时无效,但有胜于无在视频中,蔡姓消防员否认了湿毛巾的作用,称其“实验证明,根本挡不住高温和浓烟”,还因为寻找毛巾而移动到危险的地方,置自身于险地。在以往的火场逃生经验里,将湿毛巾对折三次,叠成8层,这应该是最常见的宣教知识。难道有错?昨天,鄞州消防大队防火参谋郎园园表示,有实验数据可以证明,湿毛巾绝对是有效的。“毛巾的折叠层数越多,除烟效果越好。折叠8层,除烟率约为60%,折叠16层,除烟率达90%以上。”但郎参谋同时表示,层数越多、含水量越大,也会导致透气阻力增大。因此,使用湿毛巾时,一般建议折叠8层为宜,含水量控制在毛巾自重的3倍以下。那么,视频中为何称湿毛巾无效?郎参谋分析认为,这个说法是没错的,因为,在高温和浓烟条件下,湿毛巾确实不起作用,甚至连防毒面罩也够呛。但在火灾初始阶段,湿毛巾是必备的逃生装备。“很明显,湿毛巾可以有效减少有害烟气的吸入,还能降低吸入空气的温度,防止呼吸道被灼伤。”郎参谋介绍说,湿毛巾是否有效得看具体情境,有胜于无。至于另一个说法,称寻找湿毛巾耽误逃生时间。郎参谋认为,这个提法也是相对的。她举例,如果是在自己家里,知道毛巾和水源在哪里,10秒内就能找到,而逃生下楼需要10秒或更多的时间,还不知火势、浓烟如何,那么找湿毛巾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此,消防部门再次表示:湿毛巾捂鼻逃生,是写入了高等消防专业教材《消防基本技能(实践)》的做法,是国家应急广播推广的办法,还是日本国民防灾教育宣传片的指导做法。而日本是全世界防灾教育做的最好的国家之一,也将湿毛巾捂鼻逃生作为教学材料。能不能往上跑?答:相机而动,跑得掉就跑,跑不掉就躲高层建筑火灾逃生,是一个复杂的课题。跑还是不跑,往上跑还是向下跑,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只有指导性的方向:临机应变。在台北消防员的讲演视频中,他表示,烟气的速度绝对快于人跑的速度,往上跑是不自量力,死路一条。确实,烟气的垂直速度是每秒3到5米,肯定是快过人的一双腿的。但是,往上跑就是“找死”吗?江北消防中队指导员刘慧明,有着多年的一线指挥经验。他早就看过这段视频,也认为其中的说法太过绝对:能不能往上跑,得看自己所在位置和起火位置。“在下楼时,如果发觉温度越来越高,火越来越亮,就可以确定起火点在楼下了。”刘慧明说,这种情况下就不要幻想能突破火点了。因为,火场中心温度高达1000℃以上,贸然穿越肯定是有去无回。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要在临近楼层逗留,那里的温度可能也有几百摄氏度。比如,在逃到10楼时发现起火点在9楼,那么就应该转身上到12楼或13楼以上,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就近躲避。“有些高楼里每隔几层就会有避难层,或者有的住宅楼顶楼是可以通往天台的,如果你熟悉路径,而且距离很近,此时,在体力保证的情况下往上跑过去,肯定是最稳妥的自救办法。”刘慧明介绍说。同时,刘慧明也认可视频中关于“浓烟关门”的提法。毕竟,浓烟蹿升得快,明火烧上来需要一定时间。只要不是紧挨着起火楼层,关闭大门,用湿毛巾封堵或者浇水降温,都是可行的。卫生间能躲吗?答:有水有窗,就是个相对安全的去处。视频中的最后一句“忠告”:不要躲进卫生间。给出的理由是:塑胶的卫生间门在高温情况下很快就会熔化,浓烟涌进来,人困在里头只能是窒息,“坐以待毙”。“卫生间能不能躲,要看具体情况,绝非一概而论。”防火参谋郎园园表示,如果家中是一个装修豪华的密闭卫生间,而又是塑胶门,当然不能躲。因为一旦大火蔓延进家,很快就会把门烧掉,浓烟涌进来导致窒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常见的卫生间门材质更多,包括铝合金门、钢板面木头芯门、甚至是高档的防火门……所以,单纯地以塑胶门来代表卫生间门,肯定也是有失偏颇的。郎参谋举例说,如果是一个对外有窗口的开放性卫生间,同时门又不是PVC材料的,有什么不可以躲的?卫生间的绝佳好处,就是有水!可以打开水龙头,可以放满浴缸,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温度,比躲在卧室或窗台更保险。这一点,宁波网曾报道过相关案例。2013年6月19日晚上8点,镇海城区聪园路上的镇棉小区失火。起火楼层楼上的户主朱女士沉着冷静,她把卫生间里的水龙头都拧开,让8岁儿子蹲进去。她又搬来了一床被子,用水浸湿后堵住卫生间门,防止浓烟进入,顺利等到消防救援。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卫生间必须得有窗,一是方便在窗口呼救、示警,方便救援;二是作呼吸、排烟之用。在许多酒店或写字楼,有些卫生间是在楼层中间的,没有窗户,这就需要引起被困人员注意了。“躲,是在逃生无望的前提下的。能跑的掉,就不要躲。”刘慧明表示,火灾情况瞬息万变,风向的转变,房屋的垮塌、轰燃和爆炸等都会发生,自救、逃生得掌握技巧,千万不可逞强、冒险。
    2017-08-24
    35821
    认识公共聚集场所最常见的消防安全隐患
    我们经常出入商场、电影院、超市及各种游戏娱乐场所,在享受聚会休闲购物的同时,你留意过这些地方是否存在消防隐患?隐患的存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险?清大东方消防学校和您一起来看一下: 一、安全疏散通道被堵塞安全出口是发生火灾后的“生命通道”,在许多公共聚集场所,都应设有安全出口或是疏散指示标志,发生火灾时,为避免室内人员因火烧、缺氧窒息、烟雾中毒和房屋倒塌造成伤害,要尽快疏散、转移室内的物资和财产,以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同时,消防人员必须迅速赶到火灾现场进行灭火。这些行动都必须借助于场所内的安全疏散设施来实施。因此,如何保证安全疏散是十分重要的。在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中,不难发现有些场所擅自将货物堆放在疏散通道内,或是将出口上锁封闭,造成安全出口不畅和数量不足,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是群死群伤 二、室内消防设施损坏日常较为常见的消防设施包括了室内消火栓、灭火器、防火卷帘、手动报警按钮、烟感探测器、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设施等,它们在发生火情后都能及时发挥作用,使之不致成灾或把灾害降低到最小。根据《消防法》第六十条的规定,个人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处警告或者伍佰元以下罚款;对于单位的违法行为,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三、室内装饰、装修使用大量可燃材料为了美观好看或是图方便省事,难免有不少场所顶棚、墙面或是地毯大量采用可燃物装修,或是室内装饰多为可燃物,致火灾负荷增加,一旦失火,极易形成猛烈燃烧。 四、违规用火用电在舞厅、酒吧、商场等休闲娱乐场所,用电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如果不按规定安装,长时间使用,极易产生线路老化,加之超负荷运转,易导致火灾发生。同时,有的娱乐场所没有严格的用火用电管理制度,烛火、吸烟普遍存在,电线乱拉乱接现象严重,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2017-08-24
    43608
    其他栏目
    Copyright © 1996 - 2025 清大东方消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5110086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9330号
    联系电话
    4001-888-119
    微信公众号
    清大东方新视角
    消防课堂

         欢迎来到清大东方消防学校


        离您最近的校区:

       


    在线留言
    请正确填写以下信息内容,清大东方教育顾问将在两个工作日内回复您
    客服
    公众号
    小程序
    电话
    4001-888-119